樹立行業標桿,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充分展現騰飛的中國經濟、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業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專題系列節目對話廣東今科機床有限公司(簡稱:今科機床)的董事長鄺錦富先生,探討高端數控設備制造領域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制造業的星辰大海中,機床始終是支撐工業文明的基石。從航天器的精密部件到醫療領域的微創器械,從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構件到光學儀器的超精密鏡片,高端數控機床以其“工業母機”的獨特地位,勾勒出現代制造業的輪廓。然而,當全球制造業邁入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期,中國機床行業卻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困境——核心技術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代差,高端市場基本被進口設備壟斷。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產業升級戰中,廣東今科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鄺錦富,以近三十載的堅守與創新,走出了一條從技術追趕者到自主創新的蛻變之路。
初心如磐:從技工教師到產業先鋒的報國征程
節目現場,鄺錦富先生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創業故事及企業發展的現狀。1996年的春天,當時還是技工學校教師的鄺錦富,在校辦機床廠的生產與實踐教學中真切感受到國產機床與進口設備的巨大鴻溝。“同樣的零件加工,進口設備精度穩定在微米級,國產設備卻誤差較大;高端五軸聯動機床更是依賴進口,價格高昂且售后受限。”這種刺痛感,在鄺錦富心中埋下了“為中國機床爭一口氣”的種子。
2005年,鄺錦富踏上了創業之路。沒有豪華辦公樓,沒有先進生產線,他憑借對機床技術的深刻理解,從維修進口設備切入市場,為摩托車企業定制自動化生產線,為鐘表行業開發微型精密加工設備。這種“貼地飛行”的市場策略,讓他在三年內積累起首批忠實客戶,更驗證了一個樸素卻深刻的商業哲學:真正的創新必須根植于市場需求。
技術破局:十五年磨一劍攻關五軸數控機床
五軸數控機床,被譽為機床行業的“明珠”。其技術難度不僅在于同時控制五個運動軸的聯動精度,更在于將機械制造、電氣控制、軟件算法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當鄺錦富決定進軍這一領域時,國內市場幾乎被發達國家壟斷,核心技術封鎖嚴密。
“我們拆解過進口設備,發現最關鍵的并非單個部件,而是整個系統的集成能力。”鄺錦富帶領技術團隊開啟了一場長達十五年的技術攻堅戰。從2007年首批五臺機床下線,到第六代產品實現精密級加工精度;從解決軸承故障導致的振動問題,到攻克切削液中異物影響表面質量的行業難題,每一步突破都凝聚著無數個日夜的試驗與優化。
國產替代:匠心制造以自主研發為核心驅動
自2005年創立以來,今科機床深耕高端數控機床領域,以自主研發為核心驅動,逐步發展為國內五軸加工中心的先進企業。產品涵蓋五軸復合加工中心、立式/臥式五軸加工中心等高精尖設備,廣泛應用于民用航空航天、汽車、新能源、醫療等重要領域,為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供重要支撐。市場拓展方面,2019年產品進入歐洲市場,2021年切入新能源汽車與民用航空航天領域,2023年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實現從技術追趕到參與國際競爭的跨越。同時,企業于2017年獲“廣東省五軸數控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2020年以來參加多項國家標準起草,2021年自動修砂導軌磨床獲得國家目錄首臺套認定,技術實力獲國家部門認可。
今科機床以“國產替代+國際化”為戰略目標,通過持續創新與場景深耕,不僅推動高端機床國產化進程,更以五軸復合加工中心為核心,助力中國制造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升級,成為全球智能裝備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
智造未來:重構全球機床產業競爭格局
站在2025年回望,今科機床的成長軌跡恰似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縮影。在這場沒有終點的產業競賽中,鄺錦富和今科機床的故事仍在繼續。他們用二十年時間證明:中國制造完全有能力在高端領域實現突破,而這一切的起點,不過是一位技工教師“為中國機床爭口氣”的樸素初心。
展望未來,鄺錦富將繼續帶領今科機床深耕數控技術、持續創新,致力于實現高端機床的國產替代,并推動產品與國際接軌,在全球化競爭中展現中國機床的實力與價值。
Logo圖
企業形象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